首页 > 同步作文素材 列表

高考作文

让高考作文的例证和引证“跳跃”起来

2024-11-03 14:14:34

  多彩的鸟就像一朵朵美丽的鲜花给绿树带来了欢乐,鸟儿的跳跃为大树增添生命的活力。我们的作文,尤其是作文中的例证引证也应该像“鸟儿”那样“跳跃”起来。这样,我们的作文才具有可读性、可感性。

  经典展示

  例证精彩

  让我们先来回顾一段难忘的历史:

  1993年复旦大学辩论队在新加坡参加国际辩论决赛时,“最佳辩手”蒋昌建的陈辞成为了辩论赛历史上的经典:

  辩题:《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方:英国剑桥大学队;

  -反方:中国复旦大学队)

  当人类迈向未来世纪时,更要基于人的理性来谈道德。当今世界,环境、人口、饥饿、战争等等的问题都存在于贫困的国家地区当中,它们不谈道德了吗?不谈的话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呢?从罗尔斯到唐君毅,又有哪个伦理学家不告诉我们要呼唤人的道德感与责任感呢?

  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百多年前生活在哥尼斯堡的一位叫康德的老人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谢谢各位!(长时间掌声)

  结尾处康德的名言似一道闪电为辩词注入了生机和活力,难怪赢得了长时间掌声。

  手中有“货”写作不慌

  我们在文章中都会运用引证或例证,但是真正能够让它们“跃”起来的文章并不多。

  如何运用引证或例证?准确、贴切、生动、形象是基本条件。让例证或引证“跃”起来,就是用好这两种论证方法的最高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有广泛的积累。手中有“货”,写作才不慌。蒋昌建曾说:“十几年沉溺于象牙塔书香的氛围里面,自觉肚子里的墨水如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大江大河。”

  在广泛积累的基础上,还要善于筛选和选择,把最贴切的、最吻合的、最生动的例证或引证用到文章最需要的地方,这才能让它们呈现“跳跃”之感。

  在平时的积累中我们往往注重例证而忽略引证,所以在考场作文中运用例证的作文大大地多于运用引证的作文。因为先天不“全面”,所以后天不“优秀”;因为没有“两手抓”,所以一手硬(例证),一手软(引证)。

  联系实际

  有效摘录

  那么,我们如何巧妙、合理地运用例证和引证呢?

  一是多联系文章内容作摘录不要脱离文本而是联系文章的实际内容和氛围作摘录,只有这样才是有效的摘录,否则,抄一些名言警句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为摘录而摘录只会是事倍功半,有时甚至是徒劳无益的。一个引证如果没有具体的语言环境几乎是没有说服力和生命力的。例如“让别人去说吧,走自己的路”,有时可以是铿锵有力的回答,有时可以是坚定信念的支撑,但如果你本身就在歧路上走,那它只能是唆使或怂恿。又如“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没有生活的环境和论辩的实例,它只是一个简单的自然常识,无奇也无疑,但是,如果让它生存在特定的内容中,它就会“跳跃”起来,为主旨雪中送炭,为观点锦上添花。

  二是多揣摩优秀案例,看出他人的优秀之处,才能转化为自己的优秀在揣摩中,要采用朗读的方法,这样可以加深理解,获得感悟,提高记忆的效率。

  “读”出文章魅力

  “看”只是近距离接触文章,“读”才是零距离接触文章;“看”容易走神分心,“读”才会聚精会神。

  朗读下面的文章,赏析其中的引证和例证材料。

  唐朝诗人唐庚曾写道:“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是朴素的、高明的见解。山中和尚超脱尘世,粗知四季更替,阴阳易换便足矣。窥一叶萌发而知岁之临春,见一叶飘落而知岁之将秋,这是僧人的正确推理。

  人世间的落叶似乎春夏秋冬都有:或见春叶损,或经夏叶落,或临秋叶飘,或遇冬叶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从地势高下的不同,看到了物性的不同。“岭峤微草,凌冬不凋;并汾乔木,望秋先陨。”沈括从区域南北的不同,看到了物性的不同。看来观察“落叶”也要注意多换换视角,何况还有随时都会飘落的病叶。“闲云生不雨,病叶落非秋。”这无名氏的诗句便是对世间凡人的忠告。(《四季都会有落叶》草木)

  引用古代诗文是我们写作时使用最多的方法。但是朗读后,你还会有新的感受,那就是怎样把引证材料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用入作文。我们可以直接引证,让引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间接引证,把引证作为自己语言的一部分,还可以另辟蹊径给引证材料注入“新意”,使得它“跳跃”出意想不到的魅力。


上一篇:老师的那 “一巴掌”
下一篇:充电

同步作文网         Sitemap    Baidunews